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期刊题录

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 1,229,976
今日访问量: 0
2025年08期
本刊特稿

从多维度探析太阳经证的分类

梁华龙;

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多种辨证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方证辨证等奠定了基础。六经辨证通过将疾病分为三阳病和三阴病,进一步细化为经证和腑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太阳病是六经病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经证与腑证,变证和兼证,而太阳病总论则提纲挈领地讲述了太阳病的重要内容。从多维度对太阳经证进行分类,对深入了解太阳病及学习其他各经病证有借鉴意义。

2025 年 08 期 v.40 ;
[下载次数: 10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7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专题研究:肺纤维化“铁死亡-EMT-TGF-β/Smad轴”的机制网络验证——基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中医诊疗创新研究

金水缓纤方抑制人肺上皮细胞BEAS-2B铁死亡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高艺桐;尹刘月;赵奕;钱程;张沐;赵鹏;田燕歌;刘新光;

目的:观察金水缓纤方(Jinshui Huanxian Formula, JHF)对人肺上皮细胞BEAS-2B铁死亡的影响,筛选其活性成分,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与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观察JHF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利用Erastin诱导BEAS-2B细胞铁死亡模型,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5μmol·L-1 Erastin)、单体组(5μmol·L-1 Erastin+10μmol·L-1单体)及JHF组(5μmol·L-1 Erastin+20 mg·L-1 JHF)。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2DCFDA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含量,C11-BODIPY检测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ase, LPO)含量,FerroOrange检测Fe2+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蛋白(system xc- cystine/glutamate antiporter, xC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Ferritin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离线DPPH-UHPLC-Q-Orbitrap-MS/MS技术筛选JHF抑制铁死亡的活性成分。结果:金水缓纤方对DPPH和ABTS的IC50分别为(822.48±95.02) mg·L-1、(434.21±23.02) mg·L-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00 1);与模型组比较,JHF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00 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ROS、LPO、Fe2+含量增加(P<0.000 1);与模型组比较,JHF组细胞内ROS、LPO、Fe2+含量减少(P<0.000 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Ferritin、GPX4、xC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JHF组细胞Ferritin、GPX4、xC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JHF抑制铁死亡的活性成分包括淫羊藿次苷Ⅰ、槲皮素、木犀草苷等。与模型组比较,毛蕊异黄酮、甘草查尔酮A、新绿原酸、金丝桃苷、圣草次苷、槲皮素、木犀草苷、淫羊藿次苷Ⅰ组细胞存活率升高且ROS、LPO、Fe2+含量减少(P<0.001)。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次苷Ⅰ组细胞xCT、GPX4、Ferrit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01)。结论:JHF及其活性成分淫羊藿次苷Ⅰ可抑制BEAS-2B细胞铁死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xCT/GPX4通路和Ferritin通路有关。

2025 年 08 期 v.40 ; 2024年度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项目(2024ZD05229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U23A20503); 河南省科技研发(优势学科)重点联合项目(232301420020)
[下载次数: 10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金水缓纤方联合针刺对肺纤维化大鼠上皮间质转化及TGF-β1/Smad2/3通路的影响

王晨;燕苗苗;邱志广;廖一羲;王搏;田燕歌;

目的:探讨金水缓纤方联合针刺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2/3通路治疗大鼠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PF)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组)、模型组(M组)、假针组(P组)、针刺组(A组)、金水缓纤方组(J组,7.83 g·kg-1)、联合组(AJ组)及吡非尼酮组(B组,100 mg·kg-1),每组8只。除C组外,其余大鼠采用气管滴注博来霉素的方法制备PF模型。干预29 d后,检测大鼠肺功能指标,包括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 I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FRC)及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 Cdyn)。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大鼠肺脏病理形态,并作肺泡炎评分和PF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法检测肺脏E-cad、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 N-cad)、Vim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脏N-cad、p-Smad2、p-Smad3、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M组大鼠IC、FVC、Cdyn、FRC水平降低(P<0.01)。与M组比较,4个干预组大鼠IC、FVC(A组除外)、Cdyn及FRC(J组除外)水平升高(P<0.05)。与A组比较,AJ组大鼠IC、FVC、Cdyn及FRC水平升高。与C组比较,M组大鼠的肺泡炎评分和PF评分升高(P<0.01)。与M组比较,4个干预组大鼠的肺泡炎评分(A组除外)和PF评分降低(P<0.05)。与B组、J组、A组比较,AJ组大鼠的PF评分降低(P<0.01)。与C组比较,M组大鼠肺脏α-SMA蛋白表达水平和HYP含量升高(P<0.01)。与M组和P组比较,4个干预组大鼠肺脏α-SMA蛋白表达水平和HYP含量降低(P<0.01)。与B组、J组、A组比较,AJ组大鼠肺脏α-SM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C组比较,M组大鼠肺脏E-cad mRNA水平降低,N-cad mRNA、Vim mRNA水平升高(P<0.01)。与M组比较,4个干预组大鼠肺脏E-cad mRNA水平升高,N-cad mRNA、Vim mRNA水平降低(P<0.01)。与B组、J组、A组比较,AJ组大鼠肺脏E-cad mRNA水平升高,N-cad mRNA、Vim mRNA水平降低(P<0.01)。与C组比较,M组大鼠肺脏p-Smad2、p-Smad3、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M组比较,4个干预组大鼠肺脏p-Smad2(A组除外)、p-Smad3、TGF-β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金水缓纤方联合针刺能够改善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调控EMT,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2/3通路有关。

2025 年 08 期 v.40 ; 2024年度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项目(2024ZD0522905); 河南省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项目(232301420020)
[下载次数: 17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肺纤维化研究进展

邓雅茹;陈同生;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日益增多,呈现出多靶点、多通路、多途径等特点,主要集中在调控TGF-β/Smad、NF-κB、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和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改善肺纤维化。尽管中药有效成分在治疗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中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但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表层,靶点和机制研究有待加深,同时也缺少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因此,未来中药有效成分治疗肺纤维化的相关研究,应更深入挖掘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联系,推动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

2025 年 08 期 v.40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05318); 厦门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02Z20227079);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T210475); 厦门医学院校级科技类项目(K2021-1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512631006,202512631042)
[下载次数: 28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从瘀论治肺纤维化的现代研究进展

余本嫚;吉郡珠;李宁;韩瑞婷;严镓文;王宇;余海滨;

中药复方治疗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PF)过程中展现出多靶点和多层次的药理效应,特别是在抗炎、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沉积等方面成效显著。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调控炎症因子、上皮细胞标志物和Fbs标志物,抑制Col-Ⅰ、Col-Ⅲ、HYP等ECM成分沉积。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作为PF的关键启动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激活下游多种Smad蛋白,促进肺泡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um cells, AECs)损伤和凋亡、激活EMT过程,并增强Fbs的ECM分泌能力。中药复方通过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从多个层面抑制PF的发展。此外,NF-κB作为关键的炎症调节因子,其信号通路与MAPK/NF-κB/TGF-β1、PI3K/AKT/NF-κB和HMGB1/NF-κB等多条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形成多重协同效应,从多角度干预PF的关键病理环节,具体表现为抗炎、抗氧化作用,同时抑制AECs异常增殖及EMT过程,从而全面遏制PF进展。

2025 年 08 期 v.4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3506); 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中医学科学研究专项项目(HSRP-DFCTCM-2023-3-18);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2023ZXZX1033);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2022ZYZD04); 郑州市协同创新专项项目(2023XTCX043)
[下载次数: 13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编读往来

友情链接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

《中医学报》“‘健康中国2030’视角下中医药防治肥胖的策略与实践研究”专题征稿函

尊敬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专家学者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关于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重管理年”活动号召,充分挖掘并展现中医药在防治肥胖症方面的独特优势,《中医学报》拟推出“‘健康中国2030’视角下中医药防治肥胖的策略与实践研究”专题。为此,我们诚挚地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征集高质量的学术稿件。

一、征稿背景

目前,我国成人超重及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超重肥胖率高达50.7%,由此引发的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大课题。在体重管理领域,中医药的“治未病”思想及体质辨识理论展现出其独有的优势。经典理论如膏脂代谢理论和三焦气化学说为肥胖的防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策略。本专题致力于促进中医药防治肥胖的理论创新及其技术转化,旨在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肥胖防治体系,以期为公众健康贡献力量。

二、征稿范围

1.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在肥胖领域的创新研究;

2. 经典方剂(如防己黄芪汤、五苓散等)防治肥胖症的机制研究;

3. 针灸、推拿疗法调控摄食中枢和代谢网络相关研究;

4. 中医体质辨识在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中的应用与实践;

5. 中药调控代谢组学、肠道菌群等干预肥胖的机制研究;

6. 中医特色外治法(如穴位埋线、耳穴疗法等)的临床疗效评价;

7. 肥胖相关共病(如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的中医诊疗规范研究;

8. 中医体重管理技术的标准化进程及智能化设备研发进展;

9. 中医药在儿童及青少年肥胖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策略;

10. 中西医结合在体重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三、投稿要求

1. 来稿应体现原创性、科学性,强调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价值;

2. 临床研究建议遵循CONSORT/STRICTA报告规范;

3. 实验研究需重点突出中医药的作用特色及机制探讨;

4. 字数6000字以上,附中英文摘要及3~5个关键词;

5. 符合《中医学报》的投稿格式及相关规范要求。

四、投稿方式

1. 投稿系统:https://hnzk.cbpt.cnki.net,来稿请注明“‘健康中国2030’视角下中医药防治肥胖的策略与实践研究”专题征稿。

2. 截止日期:2025年10月31日。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纪编辑,办公电话:0371-65962973。

《中医学报》将组织权威专家审稿,择优录用,一经录用即可网络首发,纸质版以“专题研究”栏目形式刊发。我们热忱邀请广大学界同仁积极参与,为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重管理体系贡献中医智慧!

《中医学报》编辑部

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