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新冠肺炎中医防治研究

  • 培土生金法对新冠肺炎肺脾气虚证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王娟;郭永博;谢晓燕;李双双;李照辉;陈亚强;王晓坤;许朝晖;张兵华;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肺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9例COVID-19确诊患者按照治疗意愿分为中西医治疗组(研究组)47例和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肺脾气虚汤,连续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抗体、IgG抗体等免疫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等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等感染指标,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血清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 STP)、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尿酸(blood uric acid, BUA)等肝肾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IgM抗体、IgG抗体、CRP、IL-6、ESR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培土生金法治疗COVID-19肺脾气虚证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利于恢复。

    2021年05期 v.36;No.276 905-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清肺排毒汤在新冠肺炎气阴两虚证患者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

    王巧琳;孙龙飞;赵明芬;李园园;朱玉龙;

    目的:探讨清肺排毒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气阴两虚证患者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9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隔离治疗的42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患者在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清肺排毒汤治疗,另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同期仅接受常规抗病毒治疗的30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生化、免疫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死亡病例。观察组首次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发热、乏力、咽干、咽痛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伸,两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血小板(platelet, PLT)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LYM)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_3~+、CD_4~+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CD_3~+、CD_4~+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CD_8~+、CD_4~+/CD_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联合清肺排毒汤,可显著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气阴两虚证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疗效较为理想且安全可靠。

    2021年05期 v.36;No.276 910-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0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论著

  • 基于巨噬细胞极化探讨寒热并用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贾瑞;王萌;闫曙光;惠毅;李京涛;

    巨噬细胞作为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发挥关键作用。巨噬细胞极化是其根据周围环境转变不同表型的动态过程,一般分为两个表型:经典激活的M1型巨噬细胞和替代激活的M2型巨噬细胞。当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时,炎症反应启动,介导组织损伤;当巨噬细胞极化为M2型时,发挥抗炎、修复组织损伤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巨噬细胞不同的极化表型是炎症发展与转归的"风向标",而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状态无疑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中之重。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乃溃疡性结肠炎基本病机,故治疗上,当寒热同用、疏理气机、调和阴阳,代表方半夏泻心汤、乌梅丸。半夏泻心汤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乌梅丸不仅可以减少M1型促炎巨噬细胞,同时增加M2型抗炎巨噬细胞的表达,恢复促炎/抗炎轴的平衡。通过中医寒热并用法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的动态平衡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条可行之径。

    2021年05期 v.36;No.276 915-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8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舌苔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探讨

    袁菊花;贾立群;娄彦妮;郑丽平;邓海燕;邓博;

    舌苔是口腔菌群的主要集散地,舌苔菌群能够反映机体病理生理变化。口腔微生态子系统与肠道微生态子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可借助经络循行和消化道实现口-肠联系。中医认为,舌苔是由脾胃之气熏蒸谷气上承舌面而成,所以脾胃之气的生、衰、死,均可从舌苔的变化中反映出来。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构成了舌苔形成的基础,也是疾病不同舌象的特征性体现。当脾升胃降失和,口腔环境遭到破坏,邪毒之气可由口腔乘势而下,沿消化道进入食管、胃及肠道,从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出现相应的胃肠道疾病。因此,通过舌象及证型的梳理,可间接分析肠道菌群的差异,进而实施干预措施,促进肠道菌群恢复平衡,则症状缓解,舌苔恢复正常。

    2021年05期 v.36;No.276 920-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髓亏、气逆、血浊为中风病前三状态

    朱巍明;刘伟;张国丽;英振昊;李鑫;

    中风病前三状态分别为髓亏、气逆、血浊。髓亏证常表现为耳鸣、眩晕、记忆力减退、懈怠安卧、腰膝酸软,或伴有齿疾、骨密度偏低,脉象多见左脉寸尺皆沉,故治法当以补肾生髓为主,方用左归丸加减;气逆是中风病变前的重要征兆,甚至可加重中风病情或诱发中风后病情的复发,故治疗当补肾纳气,注重调肝健脾,调理气机之升降,方予肾气丸加减;血浊临床常表现为心神不宁,失眠健忘,多梦易惊,头痛眩晕等,治疗应及时化浊行血,方用化浊行血汤加减或化痰祛瘀汤加减。

    2021年05期 v.36;No.276 924-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

    王佳琦;焦娇;禄保平;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慢性胃炎发展而来,病程较长,易从阳化热,受肝郁、湿热、瘀热等病理因素影响,皆可灼伤胃阴,引起胃阴亏虚证,影响脾胃之气,进一步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治疗当以甘寒养胃、养阴生津之品恢复胃气,药性以甘、寒、凉、润为主,采用凉润通降法,常用方剂沙参麦冬汤、益胃汤。

    2021年05期 v.36;No.276 929-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7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 ]
  • 乳腺癌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的三节点防治

    石传科;严志登;罗明;李伟;周太容;邹滢;

    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愈后防复"三阶段核心思想,结合重度骨髓抑制的3个关键节点,建立乳腺癌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的防治体系。第一节点(欲下降节点):未病先防治其先,即患者入院当日检查无异常后按既定方案开始化疗,化疗后第1天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必要时对症处理,方用温肾健脾自拟方足浴;第二节点(低峰前节点):已病早治防其变,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健脾益气补血,以扶助机体对骨髓抑制的抵抗力,方用补中益气汤;第三节点(恢复期节点):愈后调治防其复,此时病机多为邪气未尽、正气已虚,此阶段是发挥中医优势的最佳时期,治疗上宜健脾补肾扶正,以填精补髓、益气养血为法,方选归脾汤合龟鹿二仙汤加味。

    2021年05期 v.36;No.276 933-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二陈汤加减治疗肺部恶性肿瘤

    李志明;胡凯文;张可睿;范毅南;王子卿;王玥慧;张燕娜;王芬;

    肺癌发病机制是在各种病因影响下,肺脏生理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以痰邪为主的病理产物。痰邪蕴结于肺,日久渐积难消而恶变,发展为肺癌。痰邪的流窜性可能与肺癌细胞的转移有重要关系。治疗肺癌应以理气化痰为基本原则。二陈汤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药少而力专,是治疗痰证的经典方剂,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来防治肺部恶性肿瘤,亦可提高肺癌铂类化疗方案的疗效,对肺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减轻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

    2021年05期 v.36;No.276 937-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心病治肺”浅谈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张伟;张艳;王军;程越;迟荫东;徐瑶;孙晓宁;

    心肺疾病常相互影响,肺虚则宗气虚,百脉皆瘀;肺失宣降则水瘀胶结、闭阻脉络、血瘀水停,逐渐形成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要将治肺贯穿始终,注重活血与益气并用,使补气而不壅中,攻伐而不伤正,破中有补、补中有行,通过"升补宗气,运化水瘀"恢复肺主气功能;通过"泻肺逐水,去宛陈莝,以利顽疾"使水邪有出路;通过"宣肺平喘,以畅气机,通血脉"畅通气血,恢复心主血脉的功能。

    2021年05期 v.36;No.276 941-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从阴阳交理论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

    吴佳颖;刘晓伟;陈宪海;

    卒中相关性肺炎是由于内伤虚损的机体又复感外邪而发生的温热性疾病,内有正气亏虚、痰瘀留滞,外有六淫之邪侵袭,机体感受外邪后发为肺热病,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与阴阳交理论中的内外合邪发病观类似。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应从患者正气亏虚的实质、病理产物的堆积、感受外邪的性质、感受外邪后机体反应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益气、泻热、养阴为基本原则,兼顾痰瘀等病理因素,方可获效。

    2021年05期 v.36;No.276 945-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从“阳不入阴”论治失眠

    刁雅静;钟华;相宏杰;宋晓明;滑振;卢伟;

    "阳不入阴"是失眠的关键病机,包括阳盛、阴虚、阴盛、阳虚四个方面。由于阴阳既相互对立,也相互依存,因此临证中失眠病机较为复杂,常见阴虚与阳盛合并,或阳虚与阴盛共存。调和阴阳,使阴阳相交是失眠的治疗大法。阳盛证治宜清肝泻火、清心安神;阴虚证治宜滋补肝肾、宁心安神;阳虚证治宜温补心肾、通阳化气;阴盛证治宜化痰开窍、活血化瘀;若阴阳俱病、虚实夹杂,则需阴阳并调、气血兼顾、攻补兼施。

    2021年05期 v.36;No.276 948-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1 ]
  • 论《黄帝内经》“神”的三层次

    莫慧;周跃芳;王挺;何苗;

    《黄帝内经》中"神"从产生顺序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精、神、魂、魄,是"父母之精"相搏后直接产生,与意识、感觉、反射等有关,为"神之灵";第二层次为意、志、思、虑、智,是精神魂魄在"心"的"任知万物"基础上,不断记忆、强化、忖度、思虑、谋划,不断认知事物及思维深化的过程,为"神之用";第三层次为情、欲、好、愿,是万物、社会、文化的认知上"心性之动"的产物,是情绪、情感、需求范畴,为"神之别用"。"神"系统活动是以"神"为基础演变形成,包含生命力、精神、意识、认知等多个内容。"神"系统活动三个层次的区分与归类对理解"神"与"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治疗与养生方案,对治疗身心疾病及养生有指导意义。

    2021年05期 v.36;No.276 952-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以毒攻毒论治慢性肾脏疾病

    李亚琳;冷伟;刘春莹;

    慢性肾脏疾病病程长久,常因水瘀相互搏结而出现水饮、痰浊、血瘀等病理因素,应用药力平和或药性温和之药物疗效一般。临床可应用以毒攻毒之法,选取药性峻猛或有小毒之药物,准确把握药物使用原则及剂量,使药效有针对性的攻伐慢性肾脏疾病之本,如应用附子温阳补肾以攻水饮之毒;应用雷公藤除湿化痰以攻痰浊之毒;应用水蛭活血通络以攻血瘀之毒,可以降低肾脏疾病复发率,延缓肾脏替代治疗时间。

    2021年05期 v.36;No.276 956-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从脉郁毒损论治动脉粥样硬化

    苏文全;杜雅薇;吴圣贤;

    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病机是脉郁毒损,其中脉郁是毒邪产生的内在和前提条件,毒损是推动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毒结于内,而机体症状不显,难以觉察,谓之伏毒;其初始伏藏,渐积转盛,延至后期,积久生变,毒性猛烈,谓之苛毒。同时在机体长期的邪正交争中,必然伴随着气、血、津、液的虚损以及湿、痰、瘀、热等实邪产生,使动脉粥样硬化病机虚实夹杂。"调脉以扶正,解毒以祛邪"应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大法。扶正法即通过调脉扶正、顺气活血,恢复脉之舒缩、充盈脉之气血、补益脉之正气、抵抗脉之毒邪;解毒法即解毒配合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等治法,清除病邪、解毒护脉,从而避免毒邪腐败脉道及痰瘀热邪阻滞脉络,使气机通调、脉道通畅,遏制疾病发展。

    2021年05期 v.36;No.276 960-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络病学说探讨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

    贾静;马小娜;郝秀芳;

    胞络为络脉之一,胞络为病亦分虚实。薄型子宫内膜的发生分为胞络虚损和胞络不通两方面。因胞络空虚,无血可充,导致胞宫失养为病者当属虚;因寒、热、湿、毒外邪入侵及金刃等不内外因导致胞络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络脉不通而无法将气血输送至胞宫者当属实。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应以通络为主,根据虚实不同,可分为扶正通络和祛邪通络。扶正通络重视补肾,治疗时阴阳同补,使肾中阴阳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常选用熟地、骨碎补、续断、川牛膝、巴戟天等;祛邪通络以活血贯穿始终,在应用当归、鸡血藤等活血中药的同时,应用川芎等行气类药物以助活血之力,调理络中气血,同时选用路路通、桂枝等辛温通络之品标本兼治,共奏行气活血通络之功。

    2021年05期 v.36;No.276 964-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捻转补泻源流及其临床意义

    朱亚强;彭旭明;

    捻转补泻是针刺手法的一种,其流派众多,有以左转、右转分补泻;以性别分补泻;以体位和刺手不同分补泻;以经络循行方向分补泻;以阴阳属性分补泻;以刺激量大小分补泻等。捻转补泻效果受捻转方向、刺激量、针刺穴位等多种因素影响,若拇指向前用力,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为补法;拇指向后用力,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选取偏补的穴位,补的作用强;以泻为主的穴位,泻的效果明显。

    2021年05期 v.36;No.276 968-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膏方源流考

    苟福月;焦华琛;李运伦;

    中医丸、丹、膏、散、酒、汤、露、锭八种剂型里包含中药膏方。膏方既可治疗慢性消耗性疾病,又可滋补大病过后的虚弱病体,是兼顾治病与补虚双重作用的良剂。膏方最早的记载出自《山海经》;我国发现的最古老医方《五十二病方》中亦有膏剂三十余方;《黄帝内经》对膏方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也有描述,有马膏、豕膏等记载;《金匮要略》记载了用大乌头煎煮熬制成膏体来治疗寒疝腹痛病,是将膏方作为内服用途的最早的记录;唐宋时期膏方不仅从制备和使用方法上有了新发展,也扩大了膏方临床适用范围,膏方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形;明清时期膏方制剂工艺早已成熟,命名更加明确;近现代,在上海、江浙及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膏方使用广泛,尤以上海最为出名。现代膏方注重发挥脾胃的作用,重视膏方炮制与治疗作用,将膏方的发展推向了新高度。

    2021年05期 v.36;No.276 973-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 ]
  • 浅析“善治者治皮毛”

    张含;刘云霞;

    皮部位居人体最表,通过十二经脉与脏腑相沟通,具有"审内"与"御外"的作用。治皮之理、浅刺之法,其意皆在激发体表皮肤的卫阳之气,进而通过皮部—经络—脏腑这一信息传输通道,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及平衡阴阳之目的。因此,无论是未病先防,还是既病防变,都可从"皮"论治,使病邪由"皮"而解。时至今日,从"皮"论治已衍生出多种针法,如梅花针、浮针、皮内针等。

    2021年05期 v.36;No.276 979-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 ]

述评

  • 祛湿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倪跃;叶仲昊;赵胜男;徐家银;王启娟;程海波;谭佳妮;沈卫星;

    湿邪阻滞肠道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祛湿药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祛湿药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各有其特点:苦寒燥湿类药物可抑制大肠杆菌等致病菌,但多性寒凉,易伤阳气;芳香化湿类药物抑菌作用较弱,多具有促进益生菌生长的作用,淡渗利湿药亦以促进益生菌生长为主。深入研究祛湿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发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中药制剂,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可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进一步剖析中医湿证的本质,丰富中医药理论内涵。现有研究多局限于体外抑菌实验及动物实验,且缺乏相应的临床数据支撑,故今后需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及时采用最新的生物检测技术,增加临床实验比例,提高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

    2021年05期 v.36;No.276 983-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9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炎症相关性探讨拔罐干预单纯性肥胖

    陈丽丽;钟维佳;王一萌;刘彤;刘家邑;邵阳;王朝辉;

    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主要是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机体代谢,同时升高脂肪细胞所分泌的脂联素、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ecreted frizzled related protein 5,SFRP5)、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等抗炎因子的表达水平实现的,临床应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目前对于拔罐干预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机制研究尚不充分,多局限于血流量、免疫、炎症方面,且拔罐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操作时间均缺乏标准化。今后需进一步加大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的样本量,多途径、多角度地进行分析研究,以明确单纯性肥胖的发病和治疗机制,同时深入探索拔罐的具体操作方法、力度及时间,明确拔罐疗效与肥胖度之间的关系、拔罐对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在多种炎症通路中的具体作用等,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2021年05期 v.36;No.276 989-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推拿对颈椎病相关颈部肌群的影响

    蔡慧芳;罗凛;付君骢;伍华兵;

    传统推拿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方式,以挤压摆动类、拔伸牵引类、运动关节类等手法作用于颈部肌群发挥生物力学作用,能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体征,减轻局部肌肉水肿、痉挛、炎症,恢复颈椎关节力学稳定。目前,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相关颈部肌群的生物力学研究逐渐深入,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对不同推拿手法力度、频率与时间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尚未形成客观、统一的标准。今后需详细记录每一种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参数,对不同部位的手法操作进行规范,从软组织形变与力学角度、力度、频率等方面深入探究,并引入计算机有限元方法,进一步完善推拿手法,明确其作用原理。

    2021年05期 v.36;No.276 994-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 ]

标准与规范

  • 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中医临床研究质量控制

    魏戌;尹逊路;朱立国;高景华;于杰;杨克新;冯敏山;银河;唐彬;孙凯;

    在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中医临床研究中,访视时点多与随访时间长、技能型操作技术的统一实施、主观测量指标评价的客观化、影像学指标测量的精确性是质量控制面临的主要挑战。针对实际问题,成立专家指导与质量控制小组、建立操作技术培训与考核程序、形成主观数据采集标准、规范影像学数据测量流程是质量控制环节的重要保障。在实施与效果评价方面,结合实践经验做好二级监查是保证研究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制定针对不同病种个性化的质量控制方案,探索并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中医骨伤科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质量控制模式,以期为今后中医骨伤科临床科研国际化、科学化管理提供借鉴。

    2021年05期 v.36;No.276 998-1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名医心法

  • 国医大师周信有临证思路

    杨军;屈杰;陈丽名;李征;

    国医大师周信有临证思路为:(1)善抓主症,严格区分主症与兼症的动态变化,从一般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探究病理缘由;(2)注重准确辨证,尤擅长把握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特别强调无证可辨时的变通;(3)遣方用药,疗效第一,灵活运用效不更方、效必更方、不效亦不更方学术思想;(4)用药安全有效,治病求本,辨明方剂配伍与疗效、药物配伍与疗效、药物剂量与疗效的关系,随时调整方药,最终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02-1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石学敏院士针刺治疗贝尔氏麻痹

    王建文;

    贝尔氏麻痹又称"面瘫"。根据面瘫经筋病候特点,石学敏院士创立"经筋刺法",提出针刺治疗面瘫选穴以面部取穴为主,针对面部瘫痪肌群确立以经筋透刺和经筋排刺为主的治疗方法。主穴为:阳白四透、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太阳透颊车、太阳透地仓。所选穴位均是手、足三阳经经筋循行于面部的要穴。该刺法可以鼓舞阳经经气,健培气血,促进气血运行,散瘀通经活络,使得面部经筋得以充养,缺损神经功能得以修复。针对患者因面瘫导致的情志不舒,石学敏院士指出,应以解郁除烦为法则,选取百会、印堂、太冲、内关等穴以开窍醒脑、理气解郁、宁心调神。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06-1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单兆伟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

    陆雯艳;余超;

    功能性便秘病位在大肠,主要由大肠传导失司、腑气不通所致。本病与"六郁"密切相关,针对气郁、火郁、食郁、湿郁、血郁、痰郁,单兆伟提出了以"理气开郁通腑"为治疗大法:"气郁"治以疏肝行气,予柴胡疏肝散联合六磨汤加减开郁;"火郁"治以泻热降浊,予麻子仁丸加减开郁;"食郁"治以消食导滞,予保和丸合调味承气汤加减开郁;"湿郁"治以运脾化湿,予枳实导滞丸合三仁汤加减开郁;"血郁"治以化瘀通络,予桃核承气汤合丹参饮加减开郁;"痰郁"或因气滞湿聚而生,或因饮食积滞而致,或因热邪炼液而成,其余五郁得解,则"痰郁"随之而消。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10-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高建忠运用柴桂龙牡汤治疗失眠

    李姝娟;王瑞瑞;洪文学;贺文彬;高建忠;

    目的:分析高建忠老师在治疗失眠中遇到的常见症状及与之对应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高建忠老师运用柴桂龙牡汤治疗失眠复诊有效的患者38例,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建立形式背景,生成属性偏序结构图,分析失眠的常见症状及与之对应的临床用药规律。结果:失眠的常见症状有难入睡、易醒、多梦、多汗、神疲、心烦;高建忠老师治疗此类失眠的主方为柴桂龙牡汤,并常在其中加炒鸡内金、党参、焦山楂、焦神曲。结论:高建忠老师治疗失眠的用药原则为在调和阴阳、通畅气机的同时健脾运胃、补气培元。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13-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5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张书信从脾肾论治慢传输型便秘

    李诗莹;张书信;屈映;王志颖;

    慢传输型便秘病机本质为虚、弱、郁,主要在于脾、肾二脏的不足,当从脾肾论治,重在治本,尤重健运脾胃,"运"中求益,绝不呆补;选取脾俞穴、肾俞穴作为主穴埋线,背俞穴作为膀胱经腧穴可联络脏腑、通达表里及调和脏腑气机;同时,足太阳膀胱经的解剖定位深处可见脊神经走行,刺激相应部位的脊神经,可调节内脏功能;兼顾情志调节,防止因情志刺激引起肝的疏泄失常,进而腑气不通而致大肠传导失常。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18-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 ]

实验研究

  • 三物白散通过影响FXR表达逆转Th1/Th2漂移发挥抗肝癌免疫应答作用

    李素素;濮文渊;凌云;马俊杰;孙松娴;张静远;周春祥;

    目的:探讨三物白散干预肝癌原位移植瘤小鼠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回肠组织中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的表达及其和肠道菌群间的关系。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三物白散(56.47 mg·kg~(-1))组、万古霉素(5 mg·kg~(-1))组、消胆胺(2%消胆胺饲料)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肝内注射H22细胞复制肝癌模型,连续给药3周后,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 IFN-γ)水平;运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回肠组织中FXR的表达;通过16S rRNA法检测小鼠肠道菌群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物白散组和万古霉素组Th1细胞因子IL-2、TNF-α和IFN-γ水平升高,Th2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降低;回肠组织FXR表达降低;肠道中梭状芽孢杆菌丰度降低。结论:三物白散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下调回肠组织FXR的表达,逆转Th1/Th2漂移,发挥抗肝癌免疫应答作用。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21-1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2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基于Nrf2/ARE通路研究银杏叶滴剂对口腔溃疡大鼠的作用机制

    郑蕾;李国芳;杨盼盼;单志鸣;

    目的:探讨银杏叶滴剂对口腔溃疡大鼠的作用及对抗氧化通路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 ARE)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取50只雄性SD大鼠,其中40只采用化学灼烧法建立口腔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银杏叶滴剂低剂量(25 mg·kg~(-1))组、银杏叶滴剂中剂量(50 mg·kg~(-1))组、银杏叶滴剂高剂量(100 mg·kg~(-1))组,其余10只为对照组,连续给药10 d。比较给药第0、1、3、7天时各组大鼠溃疡面积;给药10 d后处死大鼠,检测溃疡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TH、Nrf2、HO-1蛋白表达及TH mRNA、Nrf2 mRNA、HO-1 m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第3、7天银杏叶滴剂低、中、高剂量溃疡面积均明显减小(P<0.05);银杏叶滴剂低、中、高剂量组溃疡组织中SOD、GSH-Px水平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TH、Nrf2、HO-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TH mRNA、Nrf2 mRNA、HO-1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银杏叶滴剂可有效促进大鼠口腔溃疡愈合,可能与激活溃疡组织内Nrf2/ARE通路改善氧化应激有关。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29-1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探讨香砂六君合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作用机制

    崔国良;冯小可;魏睦新;蒋金桃;林贞妍;谢立群;

    目的:采用血清代谢组学探讨香砂六君合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及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大鼠模型成功建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莫沙比利组(1.56 mg·kg~(-1))及香砂六君合半夏泻心汤组(9.3 g·kg~(-1))。给予药物干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胃残留率;收集大鼠血清样本,采用GC-MS技术对血清样本进行高分辨质谱检测,应用PLS-DA多元模式进行血清代谢轮廓的比较以及生物标志物的鉴定,运用MetPa数据库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胃残留率显著升高(P<0.01);香砂六君合半夏泻心汤组和莫沙必利组的胃残留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正常组和模型组的代谢轮廓具有明显的差异,香砂六君合半夏泻心汤组的代谢轮廓趋近正常组,并对血清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葡萄糖-1-磷酸、塔格糖、3-6脱水-D-半乳糖、木糖醇和脯氨酸等13个生物标志物具有明显的回调作用,并筛选出2条相关的代谢通路。结论:香砂六君合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有一定改善胃动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回调多种血清代谢产物的含量及调控多条代谢通路等相关。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35-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8K]
    [下载次数:8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紫荆花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研究

    马莹莹;武改;曹琳洁;

    目的:基于糖尿病并发症探讨紫荆花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研究。方法:采用喂养高脂高糖饲料4周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 mg·kg~(-1))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一周后测定空腹血糖值,选取血糖值在16.7~21.0 mmol·L~(-1)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0.35 g·kg~(-1))、紫荆花总黄酮(高、低剂量)(200 g·kg~(-1)、100 g·kg~(-1))组,另设空白组,各组大鼠连续给予相应药物灌胃30 d。每2周测定空腹血糖值;腹主动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 serum proteins, GSP)、胰岛素(insulin, INS)、胰岛素自身抗体(insulin autoantibody, IA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酯甘油(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全血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紫荆花总黄酮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模型大鼠空腹血糖值;降低血清GSP、IAA、TC、TG、LDL-C、MDA水平,升高INS、HDL-C、SOD、T-AOC水平;对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结论:紫荆花总黄酮可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血脂水平紊乱,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值,达到良好降糖效果。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42-1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病证结合探讨虎杖对湿热型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作用

    段红福;连红兵;张文峰;

    目的:观察虎杖对湿热型高脂血症大鼠病证结合模型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喂建立基础高脂血症模型,并将其分为模型对照组(高脂饮食+湿热环境组)、模型组(高脂饮食+湿热环境+白酒组)、虎杖(高、低剂量)(15、7.5 g·kg~(-1))组、反证治疗(干姜,10 g·kg~(-1))组、血脂康(0.3 g·kg~(-1))组、辛伐他汀(7.5 mg·kg~(-1))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另设对照组。末次给药后采集标本,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复合因素建立湿热型高脂血症大鼠病证结合模型制备成功。与模型组比较,虎杖高、低剂量组及血脂康组体质量、肝质量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虎杖高、低剂量组血清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tte transporter, ABCA1)、卵磷脂胆固醇乙酰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LCAT)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虎杖低剂量组作用更显著;而反证治疗组的TC和LDL-C则升高,证明了反证治疗的无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湿热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结论:虎杖治疗湿热型高脂血症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血脂、抑制炎性因子水平及调控胆固醇逆转运通路有关。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47-1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豨莶草对肾性血管性高血压降压作用机制的研究

    吴冬梅;潘开瑞;

    目的:探讨豨莶草对肾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并对其降压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两肾一夹法复制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25 mg·kg~(-1))组、豨莶草(高、中、低剂量)(64 g·kg~(-1)、32 g·kg~(-1)、16 g·kg~(-1))组,另设假手术组。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血浆中醛固酮(aldosterone, ALD)、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豨莶草高、中、低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SBP、DBP及血浆AngⅡ、ALD、ET-1水平,升高血浆中CGRP、NO水平。结论:豨莶草对肾血管性高血压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AngⅡ的生成;抑制肾素ALD、ET-1的释放,增加CGRP、NO的表达,从而发挥降血压作用。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53-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方药研究

  • 基于谱效关系探讨猫须草降尿酸物质基础

    陈佩琼;侯雪茜;许晨;张庆;朱春胜;李方;

    目的:采用谱效关系学揭示猫须草发挥降尿酸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技术获取能够反映10批不同产地猫须草的化学成分信息,通过体积分数10%D-果糖饮水复制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10批不同产地猫须草降尿酸药效实验,同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方法,筛选出对猫须草发挥降尿酸药效有显著影响的成分。结果:从UPLC指纹图谱获得共有峰14个,整体动物实验显示,10批猫须草降尿酸药效范围为16.11~45.86μmol·L~(-1),偏最小二乘法数据及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 UPLC-MS)结果分析显示,共有峰咖啡酸、香草醛、迷迭香酸、5,6,7,3′,4′-五甲氧基黄酮等成分对降尿酸药效具有显著影响。结论:猫须草降尿酸药效可能是咖啡酸、香草醛、迷迭香酸、5,6,7,3′,4′-五甲氧基黄酮等成分协同发挥的作用,同时谱效关系研究思路为猫须草的质量控制和降尿酸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57-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6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大柴胡汤治疗高血压病潜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陈凯明;李焱;薛一涛;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大柴胡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分析。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根据口服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分析,对大柴胡汤有效活性成分进行筛选;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成分相对应的靶点,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图;利用OMIM、DisGeNET、PharmGKB等不同数据库检索高血压病相关靶点;进一步对药物和疾病靶点进行相互映射,得到大柴胡汤治疗高血压病的直接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构建药物-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图,进一步通过Cytoscape3.6.1软件中CytoNCA插件筛选出关键靶点;采用ClueGO插件、Funrich软件和生物学信息注释库对直接作用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大柴胡汤筛选得到135个活性成分,涉及170个潜在靶点;1 169个高血压病靶点;药物与疾病直接作用靶点84个,涉及55条相关通路。大柴胡汤可能通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一氧化氮氧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3)等关键靶点发挥降血压作用;参与TNF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各个途径发挥对血压的调控作用。结论:大柴胡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涉及高血压病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钙离子通道转运、神经活性受体诸多方面,为深入阐明其作用机制开辟了新途径。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64-1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0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临床研究

  • 健脾滋阴汤对PCOS患者肠道菌群及通透性的影响

    安洁;周琴;曹珍珍;郭小晶;

    目的:探讨健脾滋阴汤对脾肾不足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患者肠道菌群、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7例脾肾不足型PCOS患者给予健脾滋阴汤治疗并配合健康指导。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临床参数,并基于16S rDNA扩增子测序鉴定肠道菌群,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COS患者治疗前后的粪便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睾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nsulin-resistance, HOMA-IR)、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G)、D-乳酸(D-lactate, D-LA)、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的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与代谢相关的有益菌如Bacteroides、Bifidobacterium、Subdoligranulum、Ruminococcus、Coprococcus丰度增加,Blautia丰度下降(P<0.05);治疗后Butyricicoccus、Prevotella_9、[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与睾酮呈负相关(P<0.01),Alistipes与BMI呈负相关(P<0.05),Ruminococcaceae_UCG-002与LH呈正相关(P<0.01),Coprococcus_3与HMO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健脾滋阴汤可以对脾肾不足型PCOS患者的临床症状、性激素、肠道菌群、肠道通透性产生积极影响。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71-1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7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通阳泄浊方对老年脑病合并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细胞因子、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内皮功能和免疫抑制的影响

    周召武;罗小星;

    目的:观察通阳泄浊方对老年脑病合并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细胞因子、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内皮功能和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78例老年脑病合并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中医干预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多索茶碱注射液治疗,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中医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阳泄浊方。两组患者均治疗两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9)]、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B、SP-C、SP-D)、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免疫功能指标(CD_3~+、CD_4~+、CD_8~+、CD_4~+/CD_8~+)、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CPIS)变化。结果:中医干预组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82.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身热、咳嗽、烦渴、汗出、胸闷胸痛、痰黄带血评分及总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中医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PCT、MMP-9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中医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P-A、SP-B、SP-C、SP-D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中医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O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ET-1、vWF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中医干预组NO高于对照组,中医干预组ET-1、vWF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_3~+、CD_4~+、CD_4~+/CD_8~+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CD_8~+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中医干预组CD_3~+、CD_4~+、CD_4~+/CD_8~+水平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PIS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中医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阳泄浊方治疗老年脑病合并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SP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78-1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血尿酸、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魏桂梅;赵璐;张珂珂;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ms, T2DM)患者中医证型与血尿酸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80例已确诊为T2DM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整理,记录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及颈动脉内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并比较分析各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T2DM患者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证最多,证型呈从痰(湿)热互结证、热盛伤津证、气阴两虚证至阴阳两虚证的发展趋势;各证型的年龄、病程、HbA1c、SUA、TC、TG及IMT比较,阴阳两虚证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IMT增厚程度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患者(P<0.05),阴阳两虚证患者的IMT增厚值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T2DM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证最多;阴阳两虚证的HbA1c、SUA、TC、TG及IMT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高尿酸血症患者IMT增厚程度高于血尿酸正常患者。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84-1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形神理论”探讨PTCD联合茵虎退黄方治疗梗阻性黄疸

    解冬;党中勤;张英杰;赵哲;

    目的:运用"形神理论"研究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联合茵虎退黄方治疗梗阻性黄疸后"形""神"改善情况,并对其疗效做出相应评价。方法:选取60例行PTCD后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给予茵虎退黄方。运用"形神理论"评价两组治疗后疗效。其中"形"的疗效评价为实验室检查,"神"的疗效评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和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形"的改善效果明显,胆红素及酶学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胆红素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adase, 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水平显著降低。在缓解患者"神伤"方面,两组均可降低患者疼痛水平(VAS);治疗组患者症状的缓解率为67.0%,对照组患者症状的缓解率为40.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TCD联合护肝治疗配伍茵虎退黄方治疗梗阻性黄疸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形""神"情况。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89-1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益气通腑汤对保护性肠造口术后患者康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蔡明明;杨会举;

    目的:分析益气通腑汤对保护性肠造口术后患者康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12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联合横结肠/末端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益气通腑汤。对两组患者术后各康复指标、术后7 d时各营养指标及各免疫指标、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水平均降低,观察组的术后7 d时各营养指标及免疫球蛋白A (immunoglobulin A,IgA)、IgG、IgM、CD_4~+、CD_4~+/CD_8~+水平均升高,CD_8~+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恶心呕吐、造口旁疝、伤口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肠造口术联合益气通腑汤能够有效改善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促进术后恢复,且可降低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佳。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93-1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消瘤散癖方防治乳腺增生伴纤维瘤微创术后复发

    聂勇;秦合伟;吕哲;孔艳芳;

    目的:研究消瘤散癖方对乳腺增生伴纤维瘤患者术后内分泌激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乳腺增生伴纤维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在采用环乳晕切口微创手术后给予消瘤散癖方。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雌酮(estrone, E_1)、雌二醇(estradiol, E_2)、雌三醇(estriol, E_3)、孕酮(pregesteronum, PT)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者CD_3~+、CD_4~+、CD_8~+等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以及CD_4~+/CD_8~+比值,并随访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_1、E_2、E_3、PT和ER等内分泌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_3~+、CD_4~+等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和CD_4~+/CD_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26.66%)(P<0.05)。结论:乳腺增生伴纤维瘤环乳晕切口手术后,应用消瘤散癖方口服,能够调节患者的内分泌激素水平,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

    2021年05期 v.36;No.276 1097-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益心安神汤联合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杨田野;王磊;孙雨桐;

    目的:观察益心安神汤联合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 PSSD)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神经递质及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92例PS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并施以调神针刺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心安神汤。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递质、应激指标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tanford Acute Stress Reaction Questionaire, SASRQ)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谷氨酸、γ-氨基丁腺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水平显著升高,且试验组AC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安神汤联合调神针法治疗PSSD疗效显著,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紊乱,减轻应激状态,有效改善睡眠障碍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021年05期 v.36;No.276 1101-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针灸联合肺功能康复早期介入对机械通气脑炎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

    韩亮;尚清;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早期肺功能康复介入对机械通气脑炎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机械通气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针灸联合早期肺功能康复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治疗后脱机率、肺功能[1 s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最大通气量(maximum volume, MVV)及1秒率(FEV1/FVC)]、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及肌张力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心功能指标LVEDD及LVESD较治疗前明显下降,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FEV1、FVC、MVV、FEV1/FVC和FMA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肌张力M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2.00%,脱机率为9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早期肺功能康复介入治疗机械通气脑炎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机械通气的脱机率,改善患儿心肺功能、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预后。

    2021年05期 v.36;No.276 1106-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火针联合刺络拔罐干预稳定期轻度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

    吴盘红;刘爱民;王丽;赵巍;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局部皮损联合背腧穴刺络拔罐干预稳定期轻度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稳定期轻度银屑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30例患者给予火针联合刺络拔罐,2周1次;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外涂卡泊三醇乳膏,每日2次。60例患者共治疗8周,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稳定期轻度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skin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indicators, DLQI)评分、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步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IL-23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VAS评分、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且治疗组患者各项评分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0);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组患者血清中IL-17A、IL-2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L-17A、IL-23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火针联合刺络拔罐干预稳定期轻度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疗效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A、IL-23的表达有关。

    2021年05期 v.36;No.276 11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2 ]

中医文献

  • 《黄帝内经》痈疽文献探析

    李汐;杨必安;黄作阵;

    《黄帝内经》对痈疽的论述涵盖了痈疽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整个过程,其理论框架已初见雏形。痈病总体病性为阳热实证,发展到疽病会成为虚证;外淫、饮食偏嗜等多种病因都会导致痈疽发生;其病机是由营至卫发为痈病,后从分肉下陷筋髓至疽病;治疗上,在脓未成时应用泻热消肿之法,脓已成时用铍针或砭石排脓治疗。

    2021年05期 v.36;No.276 1116-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 ]
  • 三仁汤的现代文献计量学和研究热点分析

    王晓翠;牛阳;陈洁;

    目的:运用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定律和CiteSpace软件对三仁汤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和研究热点分析。方法:以中国知网为资料来源,按照检索策略检索并筛选1990—2019年三仁汤文献。参考布拉德福定律,利用Excel对纳入文献进行发文量、文献类型以及三仁汤所治病症分科和分布量化分析。提取2000—2019年文献中同义关键词并进行合并,排除常规关键词"三仁汤",利用CiteSpace 5.6.R2进行关键词突现度检测。结果:共纳入文献673篇,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专家经验、医案、临床应用体会、病例观察类文献占全部文献量的92.87%。三仁汤所治病症涵盖临床各科和全身各个系统,以内科和消化系统病症最为多见。507篇文献关键词突现结果显示,三仁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可视为现阶段研究热点。结论:三仁汤运用广泛是方药与疾病的证候和病机(湿热内蕴)相符合的结果,其研究从个案报道、个人体会逐渐向临床专科专病实际应用的方向发展。疗效和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以及作用机制方面文献量偏少。

    2021年05期 v.36;No.276 1120-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方治疗脑缺血临床用药特点分析

    苗晋鑫;刘雅琳;白明;田硕;康乐;许二平;

    目的:探究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方治疗脑缺血的用药特点,为脑缺血的治疗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国内外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全文含有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方和脑缺血进行文献搜索,剔除动物实验类、综述类和个案报道等文献,筛选临床治疗脑缺血的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方剂,各药录入Excel表,采用统计软件SPSS Statistics 22.0和SPSS Clementine 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在纳入的57个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方剂中涉及107味中药,累积出现频数最高的前3位中药:红花(41次,71.93%)、川芎(40次,70.18%)和赤芍(35次,61.40%)。使用最多的前3类中药:活血化瘀药(188次,37.76%)、补虚药(81次,16.70%)和清热药(51次,10.52%)。四气常以温(178次,36.70%)、平(120次,24.74%)为主;五味主要集中在苦(203次,30.21%)、甘(195次,29.02%);归经主要作用于肝经(376次,34.85%)、脾经(143次,13.25%)、肺经(120次,11.12%)。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方抗脑缺血的药理作用特点主要为改善神经功能(12次,21.05%)、抑制血小板聚集率(11次,19.30%)和抗炎(8次,14.04%)。关联规则分析发现,16个关联较高的药对组合,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分别得到5个公因子和5个聚类。结论: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方对于脑缺血的治疗,多以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为主,多选择性温、味甘和入肝经的中药。数据挖掘统计为临床中药配伍提供理论依据,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科学基础。

    2021年05期 v.36;No.276 1126-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中医学报》稿约

    <正>《中医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以探讨中医理论,报道中医药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读者对象为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本刊设有"本刊特稿" "新冠肺炎中医防治研究" "论著" "述评" "名医心法" "学术争鸣""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思路与方法" "标准与规范" "流派研究" "方药研究" "中医文献"等栏目。1.基本要求来稿要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名词术语规范,标点符号正确。凡涉及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的文稿,均应由单位签章以证明内

    2021年05期 v.36;No.276 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